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形式:古风翻译
晚年生活逼仄,回家也少有欢乐。幼儿缠绕膝下,怕我离开又不舍。回想往昔,喜欢在清凉处漫步,常绕着池塘边的树。强劲的北风吹过,往事如烟,忧虑满怀。幸好知道庄稼已收割,酒糟已酿成,现在这些足以畅饮,暂且用来安慰这迟暮之年。注释
迫:逼仄,艰难。欢趣:快乐的心情。娇儿:幼小的孩子。复却去:再次离开。追凉:寻找阴凉。池边树:池塘边的树荫。萧萧:形容风声凄厉。抚事:感慨世事。赖知:幸好知道。糟床:酿酒的器具。斟酌:饮酒。迟暮:晚年,老年。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羌村三绝》之一,表现了诗人晚年归隐田园生活的情景。开篇“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晚年为了逃避世俗的纷争和压力,不得不回到故乡,但这份归隐之举并没有带来多少快乐。
接着“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描述了家中小孩依赖于他,即便是短暂离开孩子们也会感到害怕。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和生活中的温馨时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他经常绕行于家园中的池塘和树木之间,追寻那些难以复返的清凉瞬间。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则写出了秋天北风凛冽,诗人在这样的季节里回顾身边的事情,心中充满了种种忧虑和思考。
接下来的“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显示了诗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对农事有所了解,对收成的粮食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的不易和劳累。
最后,“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表达了诗人在晚年虽然物质上有了一定的满足,但仍旧保持着谨慎和节俭的态度,对待将至的暮年生活持有一种安慰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平淡与满足,以及他对于生命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