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高干云,众木安可到?
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
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
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
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
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
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
君求百常柱,星日此可造。
般匠世有无,方钟野人好。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高耸入云的松树,其挺拔的姿态让其他树木难以企及。诗人通过"汤汤鸣寒溪"和"偃偃倚翠纛"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松树在寒溪边静静地矗立,仿佛翠绿的大伞。诗人侧耳倾听,感到心境清醒;抬头仰望,却因距离遥远而视线模糊。
接着,诗人将松树与涧中随波逐流的萍草和墙根易扫的槐树对比,强调了松树坚韧不屈的特性,即使风雨摇动天地,它也屹立不倒。诗人进一步比喻,将松树比作凤凰引领群鸟的象征,其阴凉足以庇护众多生物,犹如百常之柱,是星辰日月得以依托的存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棵松树的赞美,认为它是匠人造物中的瑰宝,即使是平凡的山野之人,也能欣赏其价值。整首诗以对高松的赞美,寓含了对坚韧品格和高尚精神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