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箭镞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7-27阅读数:0

唐-元稹

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

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

不砺射不入,不射人不安。

为盗即当射,宁问私与官。

夜射官中盗,中之血阑干。

带箭君前诉,君王悄不欢。

顷曾为盗者,百箭中心攒。

竞将儿女泪,滴沥助辛酸。

君王责良帅,此祸谁为端。

帅言发硎罪,不使刃稍刓。

君王不忍杀,逐之如迸丸。

仍令后来箭,尽可头团团。

发硎去虽远,砺镞心不阑。

会射蛟螭尽,舟行无恶澜。

形式:古风押[寒]韵

翻译

箭头本追求锋利,磨砺过程实艰难。为何需要磨砺它?为的是射杀那些凶残者。不磨则箭难穿透,不射则人们不得安宁。面对盗贼就该射,哪管他是私人还是官。夜晚射中了宫中盗,鲜血溅满一地红。盗贼带着箭前来申诉,君王见状心中郁郁不乐。曾经做过盗贼的人,被百箭穿心而聚集痛楚。众人竞相流泪,滴滴落下增添辛酸苦。君王责问将领,这灾祸源头在哪边?将领说是出鞘之过,不让刀刃略显钝。君王不忍将其杀害,驱逐他如同弹丸飞散。命令后来的箭矢,都需箭头圆又圆。虽然远离了磨刀石,磨砺箭头的决心不曾减。终将射尽蛟龙怪兽,确保船行水面无恶浪险。

注释

箭镞:箭头,箭的尖锐部分。淬砺:磨砺,此处指磨箭头使其锋利。良甚难:非常困难。不砺射不入:如果不磨砺,箭就难以射入目标。不射人不安:如果不采取行动(射箭),人们会感到不安。为盗即当射:对于盗贼就应当射杀。私与官:私人盗贼和官府盗贼,意指不论身份。夜射官中盗:夜晚射杀了宫中的盗贼。血阑干:形容血流得很多,到处都是。带箭君前诉:中箭的盗贼到君主面前申诉。悄不欢:心里很不高兴。顷曾为盗者:不久前还是盗贼的人。中心攒:心中聚集了许多箭,比喻受伤害深重。儿女泪:比喻众人的同情之泪。滴沥:形容泪水不断滴落。责良帅:责问优秀的将领。此祸谁为端:这场祸事的根源是谁。发硎罪:出鞘的过错,比喻问题的起始。刓:磨损,这里指让刀刃保持锋利。逐之如迸丸:像驱赶弹丸一样驱逐他。仍令后来箭:然后命令之后制作的箭。头团团:箭头要制成圆形,可能象征和平或无害之意。发硎去虽远:虽然远离了磨刀的过程。砺镞心不阑:磨箭头的决心没有减弱。会射蛟螭尽:最终会射尽蛟龙等怪兽。恶澜:凶猛的波浪,比喻社会的动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即射箭的技术与道德之间的冲突。诗人通过对射箭技巧的描述,表达了对道义和人性的思考。

"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一句,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制作精良箭头的困难,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也象征着在复杂社会中寻找正义与真理的艰辛。

随后的几句"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不砺射不入,不射人不安。为盗即当射,宁问私与官。夜射官中盗,中之血阑干。"则进一步探讨了箭头的使用场景,从技术转向道德,强调了在面对邪恶力量时采取果断行动的正义性。

诗中的人物对话部分,展现了权力者的宽容与被逐者复仇的心路变化。"带箭君前诉,君王悄不欢。顷曾为盗者,百箭中心攒。竞将儿女泪,滴沥助辛酸。君王责良帅,此祸谁为端。"这里的对话,不仅是对事件本身的描述,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揭示。

最后,诗人的结语"帅言发硎罪,不使刃稍刓。君王不忍杀,逐之如迸丸。仍令后来箭,尽可头团团。发硎去虽远,砺镞心不阑。会射蛟螭尽,舟行无恶澜。"则表达了对未来某种和解与净化的期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其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与丰富。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