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
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
声音一何宏,轰轕车万两。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
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
鬼神非人世,节奏颇跌踼。
阳施见誇丽,阴闭感悽怆。
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
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馀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
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
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
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瀁。
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
前临指近岸,侧坐眇难望。
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
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
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
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
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
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
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
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
公卿采虚名,擢拜识天仗。
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
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于嗟苦驽缓,但惧失宜当。
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
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颠沈在须臾,忠鲠谁复谅。
生还真可喜,尅己自惩创。
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
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
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
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
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形式:古风押[漾]韵翻译
洞庭湖在九州之间,其广大谁能相比?南方汇集众多山崖之水,北方奔流何等豪放。蓄积成数百里的湖泊,吞吐接纳形态各异。自古以来湖水澄清不清,环绕四周没有尽头。炎热的风吹动湖面,深藏的怪异显得漫长。巨大的波涛兴起,天地间变得狭窄受阻。山峰巍峨如嵩华,波涛汹涌显健壮。声音何等宏大,如同万辆车马轰鸣。仿佛是黄帝轩辕,奏乐于广阔的天空。蛟龙和螭龙露出头角,白练般的雾气吹动帷帐。鬼神的世界非人间,节奏跌宕起伏。阳光下湖光灿烂,阴暗处感受凄凉。早晨经过宜春口,北边堤防已破损。夜晚停泊在巴陵洲,只能靠近草丛。星辰银河映照湖面,上下视角模糊。余波怒涛不止,嘈杂声如瓮盎鸣响。明早登上岳阳楼,朝日光辉耀眼。狂风收敛威力,清静中止了纷扰。湖水清澈碧绿,倒映万物,景象奇妙。江豚偶尔嬉戏,激起层层涟漪。冬季之初,寒冷缝隙中水位上涨。近岸遥不可及,侧身坐看,视野受限。洗涤心灵,幽深情怀得以舒展。主人儿时相识,握手相见,心情复杂。怜悯我流离归来,相见安然无恙。宴会开始,举杯交错,畅饮家酿。酒杯流转不停,高歌清唱。宴席中上橙栗,菜肴投掷,共享盛宴。欢乐至极悲伤滋生,美好记忆难以忘怀。回忆往昔读书时,立志要辅佐帝王。曾因屠龙之技耗费千金,技艺高超。爱才不拘小节,却因此招致诽谤。前年因官职调动,灾祸无妄而至。公卿只看重虚名,提拔我接近权力核心。奸诈之人畏惧弹劾,肆意欺诈。新任官职让我身处险境,与将领们共处。感叹自己能力平庸,唯恐做错事。回想南渡时,宁愿葬身鱼腹。行程紧迫,风帆疾驰,逆浪而行。瞬间沉没,忠诚直言无人理解。幸存实属不易,自我反省以求改正。希望能从此以后,明白生死之道。世事多变,追求新的风尚。发誓耕种十亩田,不求高位显赫。妻子懂得养蚕织布,孩子已能帮忙。即将卸下官职,生死之事全凭君主决断。注释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区域。让:让位,比较。奔放:水流迅速,不受约束。潴:积水,停滞。澄:清澈。环混:环绕混合。炎风:炎热的风。冗长:长久,持久。轩然:高大的样子。张乐:演奏音乐。蛟螭:神话中的龙类。采虚名:只看重表面的名声。擢拜:提拔任命。弹射:指责,批评。逼侧:逼迫,处境艰难。十亩田:一小片土地,象征简朴生活。稚子:幼子。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和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寄托。
开篇“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示了洞庭湖的辽阔气势,设置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壮观场景。紧接着,“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描述了湖水的广博和流动方向,强化了自然景象的力量感。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一句中,“潴”字生动地描绘出湖水汇聚成巨大的场面,而“吞纳各殊状”则表现了湖水包容万象的特性。此后数句,通过对炎风、波涛、声音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更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中“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一句,是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引用,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高远境界的向往。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水怪、声音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一句,标志着诗歌情感和场景的转换,从洞庭湖的广阔景象转向岳阳楼的高远视角。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主人、孩童旧友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饮宴、书籍、志向、功名等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斗争。其中,“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一句中的“屠龙”,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对待权贵态度的坚决态度。“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珍视和对世俗诽谤的无奈。
诗歌的结尾部分,“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一句,显示了作者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和超脱功名利禄的决心。最后“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等几句,则是对家庭生活的温馨描绘,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和岳阳楼景象的描述,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