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为刘安赋小山,几时鸡犬过云间。
命穷无用三千字,蹄蹶难供十二闲。
薄酒程头多隔县,故人踪迹半阳关。
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
形式:七言律诗押[删]韵翻译
我愿意为刘安撰写描绘山川的小文章,何时能再见鸡犬悠然穿行于云间。我的命运凄凉,无法写出洋洋洒洒三千言,疲惫的马蹄难以满足悠闲的生活。浅酌的美酒常常隔着几个县才可品尝,老朋友的行踪大半在阳关之外。何时能与你一同品尝西岩上的雪水,那梅花的芬芳或许能让我暂时忘却愁容。注释
肯:愿意。为:为了。刘安:汉代淮南王刘安,以好道术和美食闻名。赋:写作。小山:指描绘山水的小文章。命穷:命运困厄。无用:无法。三千字:泛指大量的文字。蹄蹶:疲惫的马蹄。十二闲:形容悠闲的生活。薄酒:淡酒。程头:旅程开始。隔县:相隔几个县。故人:老朋友。阳关:古代边关,常用来象征离别。何当:何时能够。共嚼:共同品尝。西岩:西部的岩石。雪:雪水。梅花:梅花的香气。一破颜:短暂地舒展愁容。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再答诸丈见和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肯为刘安赋小山,几时鸡犬过云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的刘安一样,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山,可以远离尘世,过上一种超脱凡俗的生活。这里的“鸡犬”指的是家畜,能够“过云间”则是比喻达到了一个非常高远的地方。
“命穷无用三千字,蹄蹶难供十二闲。”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抱怨,他虽有满腹的学问和文学才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这里的“三千字”指的是诗人的文集,“十二闲”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比喻无用的东西。
“薄酒程头多隔县,故人踪迹半阳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现实中的困境和对友情的怀念。诗人可能因为生活所迫而远离家乡,过着隔绝的生活,同时也在思念那些已不再见面的朋友。
“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渴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嚼食西岩的雪水,即享受那清净无为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像梅花一样,在严寒中绽放,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对于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