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形式:七言律诗押[先]韵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带有深沉的哲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则是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渴望长生不老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佛法的向往。
中间两句“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进一步探讨了因果和宿命的问题。作者似乎在用一种哲学的视角来看待人生的得失和情感的纠葛,这种思考也反映出了苏轼对佛教思想的接受和融合。
最后两句“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则描绘了作者归隐田园,崇敬自然之景,同时又表现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一种向往。这里的“竹根”是隐逸生活的象征,而“塔中仙”则是心灵寄托的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佛教哲学的融会贯通,展现了苏轼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