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形式:乐府曲辞翻译
当时的妆容,当时的风尚,源自城中迅速流传至四方。不论远近,人们都追求这种妆容,脸颊不用胭脂,脸上也不施粉黛。口脂涂得像泥土一般黑,眉毛描成八字低垂。美丽丑陋都失去了本来面目,妆成后仿佛都在哭泣。发型如圆环无鬓角,红色斜抹如同赭石颜料。以前听说有人在伊川披头散发,辛有看见就知道有敌兵入侵。元和年间的妆容你要记住,这样的髻堆面赭不是华夏的风俗。注释
时世妆:当时的流行妆容。腮不施朱:脸颊不涂红色胭脂。乌膏注唇:用黑色口脂涂抹嘴唇。妍媸黑白失本态:美丑都失去了原本的样子。堆髻样:头发盘成高耸的发髻形状。赭面状:面部涂成赭石般的红色。昔闻被发伊川中:从前听说有人在伊川披头散发,暗指战乱。辛有见之知有戎:辛有,古代贤人,看到披发知道有战事发生。元和妆梳:元和年间(唐代)的妆容和发型。髻堆面赭非华风:这种发型和面色红润的妆容不是中原的传统风格。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时世妆》。诗中的“时世妆”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方式,诗人通过对这种妆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度装饰和失去自然本真的批评态度。
首先,“出自城中传四方”表明这种妆容从都市中心扩散到了各个地方,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然而,这种流行并没有因距离远近而有所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美貌标准的一致追求。
“腮不施朱面无粉”和“乌膏注唇唇似泥”则具体描绘了这种妆容的特点:脸颊不需要涂抹红色,面部也不需撒上粉末,因为已经被厚重的化妆物质所覆盖。嘴唇被染得像泥一样黑,这种过度装饰使得原本的面貌变得扭曲。
“双眉画作八字低”则是对这种妆容中眉形特点的描写,可能是在模仿某种理想中的美丽标准,但实际上却显得不自然。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过度装饰所造成的面貌扭曲和情感表达上的失真。即便是化妆成型,也只能让人感到其中蕴藏着一种悲哀。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则是在描述这种妆容下头饰和脸色的特点。可能是由于装饰过多,以至于原本的发型和面色都被遮盖了。
最后,“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和“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则是诗人表达对过去某种自然美的怀念,以及对于这种过度装饰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点的批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时世流行妆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审美标准、女性形象以及文化风俗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