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催试官考较戏作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7-11阅读数:0

宋-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橘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形式:古风

翻译

中秋夜晚,月光皎洁,何处不是美景。不论是简陋的茅屋还是繁华的市楼,我的居所也如仙岛般宁静。凤咮堂前野橘飘香,剑潭桥边秋荷凋零。最令人惊叹的是,八月十八的大潮,壮丽无比,世间罕见。如同鲲鹏展翅,激起三千里的浪花,十万大军列阵前行。红色旗帜与青色车盖在月光下忽明忽暗,黑沙白浪交织,如同生死搏斗。人生相聚实属不易,这样的景色和经历更是难得。希望你听到这些,心中增添喜悦,仿佛门外白袍之人如天鹅独立。

注释

月色:明亮的月光。随处:到处。好:美好。茅檐:简陋的茅屋。市楼:繁华的高楼。蓬岛:仙境般的居所。凤咮堂:堂名。野橘香:野橘的香气。剑潭桥:桥名。秋荷老:秋日荷花凋谢。潮:大潮。壮观:雄伟壮观。天下无:世间少有。鲲鹏:神话中的大鸟。水击:激起水花。组练:军队行列。红旗:红色旗帜。青盖:青色车盖。明灭:忽明忽暗。吞屠:交织、淹没。会合:相聚。古难必:古来难以预料。两得:同时拥有。蜡烛:象征增辉。门外:门外边。鹄:天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的美丽景象,诗人苏轼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开篇即以“月色随处好”展现了那夜的明月,不论是在荒废的茅屋还是繁华的市楼,都能见到这轮明月。这不仅描绘了景致,也反映出诗人超脱物外的情操。

紧接着,诗人提到了自己“官居似蓬岛”,这是对其仕途生涯的一种隐喻。蓬莱山是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疏离感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接下来的“凤咮堂前野橘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则具体描写了诗人所处环境中的美丽景象。凤咮堂是指诗人的书房,而“野橘香”、“秋荷老”则表现出自然界的丰富生命力和季节变化。

中间提到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可能是在描绘一次特定的景象,即观赏潮汐之景。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则是对这一景象的夸张描述,以此展示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色。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和形态,描绘出波涛汹涌、潮水冲击之下的惊心动魄场面。这些意象丰富的词汇,营造出一种激荡人心的壮观。

最后,“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聚散无常和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则是一种对朋友的期盼,希望对方能听到这番话语,在月色中加上一枝蜡烛,与诗人共同享受这一难得的美好时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怀,展现了苏轼超逸脱俗、怀抱壮丽山河之心胸的古典文学风貌。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