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形式:词词牌:南乡子翻译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注释
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临平山:在杭州东北。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亭亭,直立的样子。归路,回家的路上。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这里指残灯照射泪珠的闪光。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中的一段,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和离别后的感受。"回首乱山横",画面感强烈,山峦重叠,显得道路崎岖,暗示了离别的艰辛。"不见居人只见城",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寂寥,只留下孤城作为送别的见证。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运用拟人手法,将临平山上的塔比作深情的送行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期待。塔静静矗立,仿佛在默默为友人送行,又在等待他的归来。
"归路晚风清",描绘了送别后归途的景色,晚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也带走了部分离愁。然而,"一枕初寒梦不成",词人难以入睡,初秋的寒意和离别的思绪交织,梦境难成。
最后两句"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以景寓情,残灯微弱的光芒映照着词人的心境,如同他此刻无法止息的泪水。即使秋雨停歇,他的离别之泪却依然如秋雨般绵延不断,表达了深深的哀伤和对友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景象和词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