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
露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
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形式:七言律诗押[歌]韵翻译
年轻的美女骑着马,带着美酒在渭城欢歌。帘前的柳絮让人惊讶春天已近尾声,头上的花朵却无能为力抵挡衰老。醉酒后,湿漉漉的头巾散发着香气,月光下归途身影摇曳。何时才能再见绿珠吹笛的景象?想把那斜阳般的红艳插在黑色的罗衣上。注释
二八:指女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代以双数代表成年。佳人:美丽的女子。细马:形容马匹娇小或马具精致。十千:形容美酒之多,古代常用‘十千’表示极多。渭城:古地名,今陕西西安附近。帘前:窗户前面。惊:感到惊讶。春晚:晚春时节。花枝:头上的装饰物,如花束。露湿:被露水打湿。醉巾:喝醉后用来擦拭的头巾。香掩冉:香气若隐若现。归路:回家的路。影婆娑:身影摇摆不定。绿珠:西晋美女,此处泛指美女。吹笛:吹奏笛子。斜红:夕阳或落日的红色余晖。皂罗:黑色的丝织品。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场欢乐的宴饮聚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佳人的形象和美酒的香醇,以及春日里帘前柳絮的生动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这两句通过对佳人的描写和美酒的赞颂,营造出一派热闹欢乐的氛围。其中,“二八”可能是指年轻貌美之人,而“细马驮”则形象地表达了他们优雅的仪态。“十千美酒渭城歌”则显示了宴会上的豪奢与繁华。
“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这两句诗转换了情境,从室外的景色转向室内的情趣。帘前柳絮在春风中摇曳,显得分外生动,而佳人头上的花枝却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青春难以长存。
“露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这两句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情景。饮酒过量的宾客用湿润的巾子擦拭脸颊,那份酒香混合着夜露的清新;而月光下的归途,更添几分婆娑的风韵。
“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绿珠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乐器,而诗人似乎在渴望某个时刻能再次听到那种美妙的笛声,并想象着将斜红的花朵插入皂罗(一种丝织品)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青春易逝和对美好记忆的感慨,展现出苏轼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