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云根与涧滨。
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
形式:七言律诗押[真]韵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二·松》,诗人以松树为题材,通过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其坚韧不屈的品格。首句“亭亭百尺栋梁身”,形象地写出松树高大挺拔,如同栋梁般支撑天地,展现出其威严与力量。接下来,“寂寞云根与涧滨”则描绘了松树生长在偏远、幽静的环境,表现出其孤独而坚韧的生存状态。
“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两句,进一步赞美松树的耐寒品质和对自然的顺应,即使在严冬风雪中也不求温暖,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松树的静谧与坚韧,寓意着诗人对高尚节操的追求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描绘了松树随风摇曳的声音,如同音乐般和谐悦耳,其浓密的树荫给人带来清凉和宁静,寓意着松树给予人们的益处和精神慰藉。
最后,“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强调了松树的高洁节操和正直之心,劝诫人们不要轻易砍伐,只有历经千年,才能真正体验到其内在的神韵和价值。
整首诗以松树为象征,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