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
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
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
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
形式:七言律诗押[先]韵翻译
何逊在扬州度过多年时光,做官赏梅的诗情依然如旧。谁能再次比肩季孟这样的贤才,你我之间不妨追求圣贤之道。你正在淮水之滨建屋定居,而我的心已飞向剑南的故乡河流。我的身体就像将要老去的蚕,还要享受这春光,再沉睡一次。注释
何逊:古代诗人何逊。扬州:古地名,今江苏扬州。官梅:做官时赏梅。依然:依旧。间:相比。季孟:指季札和孟尝君,古代贤士。子:你。中:达到。圣贤:品德高尚的人。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淮上郡:淮河上游地区。归心:思乡之情。剑南川: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地区。蚕将老:比喻人年老。再眠:再次入睡,这里指享受春天。鉴赏
此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首句“何逊扬州又几年”即设立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悬念,引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追问,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官梅诗兴故依然"中的“官梅”意指官府中的梅花,而“诗兴”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不减。这里的“故依然”表明尽管时间流转,但一些东西仍旧如昔日一般,这既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坚持和不变。
"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一句,则引出了古代圣贤之辈,如孔子的弟子季孙、孟孙等。这里的“何人”表达了一种对古人智慧和品德的向往,而“可复间”则是在探讨如何能达到或接近那些伟大人物的境界。“与子不妨中圣贤”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修养的尊崇。
"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这两句,则描绘出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卜筑君方淮上郡”中的“卜筑”可能是指某种居所的选择或建造,而“淮上郡”则是一个地理概念,代表着中原文化圈以外的区域。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物质空间上的某种安排或计划。
"归心我已剑南川"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已经回到了一片宁静的自然之中。“剑南川”是指四川地区,这里的“归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和愿望。
"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最后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诗人的感慨与无奈。“此身正似蚕将老”中的“蚕将老”,形象地描绘了生命即将结束的状态,这里的“此身”则是诗人对自己生命过程的一种自我反思。
"更尽春光一再眠"则是在面对生命有限和时光易逝的情况下,诗人所表现出的无奈与放纵。这里的“更尽”意味着继续享受或消耗,而“春光”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生命时光,“一再眠”则是面对现实无法改变,只能顺其自然的态度。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回顾与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生命有限时所持有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