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形式:五言律诗押[微]韵翻译
不只是为了避开霜雪,而是因为同伴稀少。四季都有规律,八月时节它自然知道回归。春天的景色不会来访,鸟儿们懂得时机。如果旧巢尚未毁坏,它会靠近主人飞翔。注释
不独:不只是。避:避开。霜雪:寒冷的天气。其:代词,指代前文的‘它’。如:如同。俦侣:同伴。稀:稀少。四时:四季。失序:失去顺序,这里指没有规律。八月:农历八月。自知归:自己知道何时回归。春色:春天的景色。岂:哪里会。相访:来访。众雏:众多的幼鸟。识机:懂得时机。故巢:旧巢。傥:倘若。未毁:尚未毁坏。会:将会。傍:靠近。主人:指养它的主人。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燕子的迁徙来反映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诗人以深邃的观察力捕捉到了燕子在四季中的变化,以及它们对时间节律的敏感。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这两句表明了燕子的迁徙并非仅仅是为了逃避寒冷的霜雪,而是有着与众不同的群体行为,似乎它们之间有着默契的沟通。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突显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性,燕子在八月这个时间点自动识别回迁的时刻,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节奏的感悟。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这两句则描绘了燕子在春天回到旧巢的情景,以及它们后代对于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这里的“春色”指的是春天的景象,而“众雏”则是指燕子的幼崽,它们似乎还能够记得和辨识出栖息的正确时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最后两句表达了旧有的燕巢依然完好无损,而燕子与它们的主人(指诗人或人类)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它们的归来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整首诗通过对燕子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对于家园和生活节奏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