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
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
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
形式:古风翻译
马蹄踏过霜覆盖的路面,明亮的月光照亮江边的小路。早行人精神焕发,夜鸟纷纷离开枝头。流水声中隔着远处的村庄,山上满是红叶树林。在这悠长的关塞之内,人们来来往往,没有片刻停歇。注释
马踏:马儿奔跑。尘上霜:覆盖着霜的地面。月明:明亮的月光。江头路:江边的道路。行人:早起赶路的人。朝气锐:精神饱满。宿鸟:夜间栖息的鸟。相辞去:相继飞离。流水:流水声。隔:隔着。远村:远处的村庄。缦山:连绵起伏的山。红树:红色的树木。悠悠:遥远或漫长。关塞:边关要塞。往来:来来往往。无闲步:没有空闲的脚步。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旅人出行的图景,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开篇“马踏尘上霜”与“月明江头路”两句,既描写了早晨的寒冷,也展现了旅人的孤独和坚定。紧接着,“行人朝气锐”表明旅人虽然身处清晨,但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而“宿鸟相辞去”则增添了一丝秋意,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旅人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加深了情感的表现。这里的“流水”与“缦山”,构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层次感,而“红树”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秋色的温暖。
最后,“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两句,则将视角拉远,表现了旅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旅行中人们匆忙行走状态的描绘。这里的“悠悠”二字,用以形容时间的漫长和心境的淡定,而“关塞内”则是旅途中的一个具体场所,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旅人情感状态的深入探究,展现了作者刘禹锡在唐代文学中的高超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