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形式:古风押[东]韵翻译
颠张和醉素两位老翁,以书法闻名于世,追求世俗的喜好。他们从未梦到过王羲之和钟繇的境界,却妄图以虚假的修饰来欺骗瞎子和聋子。就像市场上的妓女涂上鲜艳的色彩,用妖媚的歌声和舞蹈吸引孩童。谢家夫人的容貌淡雅丰盈,举止间流露出高雅的隐士风范。天门之上,龙腾跃起,连飞翔的鸟儿也被一扫而空。我为你书写这诗篇,作为结尾,期待将来有一天能从容不迫地完成它。注释
颠张:书法家张旭。醉素:书法家怀素。世好:世俗的喜好。王与钟:指王羲之和钟繇,著名书法家。妄自:无端地,盲目地。市娼:市井中的妓女。林下风:隐士的风度。荡荡:形容开阔无阻。扫空:清除干净。草书:一种书法风格。匆匆:匆忙,急促。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题目为《题王逸少帖》。从内容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两个头发稀疏的老者(颠张与醉素)因为热爱书法而声名远播,他们的执着和专注被赞誉为“世好”。
接着,诗人自我反省,"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可能存在的虚伪行为的反思,未曾真正领悟书法大家王羲之、钟繇的真谛,却假装自己也能理解。
"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这两句诗借用了市井女色的形象来比喻那些浮华而不实的书法作品,它们就像街头巷尾的演艺者一样,以其表面的艳丽迷惑着不懂欣赏真艺术的人。
然后,诗中转折出现了谢家夫人的形象,"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谢家夫人是唐代著名的女书法家,她的书法作品超凡脱俗,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紧接着是天门巨龙的比喻,"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这里天门象征着高深莫测的艺术境界,而那跳跃的龙则代表了书法中的生机与力度,就像飞鸟划破长空一样。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期待,"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匷。"诗人表示愿意继续完成这份未竟的艺术追求,并希望朋友不要急于离开,而是等到某一天再见面时,那时也不会感到仓促。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书法艺术深刻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自我反省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