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访陶公旧宅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4-11阅读数:0

唐-白居易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徵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形式:古风

翻译

灰尘掩盖不住美玉的光芒,凤凰不会啄食腥膻的食物。唉,陶渊明啊,你生活在晋宋年间。心中坚守着信念,嘴上却难以言说。遥想那孤竹君子,拂袖辞别首阳山。伯夷和叔齐各自保全自身,即使贫穷饥饿也不觉艰难。先生有五个儿子,与他们共度饥寒。腹中食物不足,身上衣物残破不全。朝廷多次征召而不应,真是真正的贤人。我出生在你之后,相差五百年。每次阅读《五柳先生传》,心中充满敬仰之情。曾经常咏叹你的遗风,写成十六篇文章。如今来探访你的故居,仿佛你仍在眼前。不羡慕尊贵的酒,不羡慕无弦的琴。羡慕你抛弃名利,老死在这片田园之中。柴桑是古老的村落,栗里是昔日的山川。看不见篱笆下的菊花,只剩下废墟中的炊烟。子孙虽然默默无闻,家族却还未迁移。每当遇到姓陶的人,总会让我心绪万千。

注释

垢尘:覆盖的尘土。灵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洁。靖节:陶渊明的谥号。晋宋:指东晋和南朝宋两个朝代。孤竹子:指伯夷和叔齐,古代的贤人。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合称。五男:陶渊明的五个儿子。五柳传: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栗里:陶渊明的故乡。墟中烟:象征陶渊明故居的遗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贤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和对其生活境况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陶渊明高洁的品格和自己无法企及的感慨。"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象征着陶渊明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世俗所动摇。而"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赞叹和敬仰之情。

诗中还通过描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如"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展现了他清贫自守、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则表明了陶渊明即使在贫困中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而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与陶渊明相去五百年,每读其传记,都会心生敬仰。"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表达了对陶渊明作品的赞美和传承。而"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则是诗人亲自到陶渊明旧居参观时的心情写照。

最后,通过对比自己与陶渊明的境遇,如"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陶渊明生命态度的向往。"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则是对故地景象的描绘,而"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家族的敬意和自己的情感连结。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精神风貌和生活境况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寻与崇拜。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