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形式:七言律诗押[真]韵翻译
京城的严寒即将结束,临近寒食节,而骆谷春天已深却仍未见春意。刚看见山岭上云朵像车盖一样,转眼间山岩下雪花已经如同尘土飞扬。千座山峰上的竹石像无数的碧玉,万棵松树和女萝上挂满了银白色的雪。飞鸟不再飞翔,猿猴也静止不动,青骢马载着御史向南秦而去。注释
帝城:指京城。寒尽:冬季结束。寒食:节日名,清明前一或二日。骆谷:地名,位于今陕西境内。春深:春天已深入。岭头:山岭的顶端。云似盖:云像车盖。岩下:山岩下方。雪如尘:雪花如同尘埃般密集。千峰:形容山峰众多。笋石:形状如竹笋的山石。千株玉:比喻山石覆盖雪后如同许多玉树。万树:形容树木繁多。松萝:松树与女萝(一种攀缘植物)。万朵银:形容雪覆盖的松萝像无数的银花。飞鸟:指天上的鸟。不飞:因雪大而不飞行。猿不动:猿猴因寒冷而静止。青骢:青白色的马。御史:古代官职,这里指乘马出行的官员。南秦:泛指南方的秦地。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雪后山林的静谧景象。"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两句表明时值在严寒的冬末,但依然没有春天的迹象,给人一种时间似乎停滞的感觉。
接着,"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描述了山岭上云气浓厚,如同覆盖,而岩石间却突然飘落着细小的雪花,宛如尘土,这种对比强烈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奇妙和诗人眼中的意境。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则是对雪后山林景色的具体描写。这里的“笋石”指的是竹子初生时的样子,“松萝”则是积雪后的松枝,这些形象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情感和精细的观察。
最后两句“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画面。飞鸟不再翱翔,猿猴也不再跳跃,一切生命活动似乎都在这深冬之中缓慢了节奏。而“青骢御史上南秦”则是在这样的宁静氛围中,诗人提及了一匹青色的好马和一位朝廷派往南秦的官员,这里可能隐含着某种政治或个人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自然写实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