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关河草木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形式:七言律诗押[庚]韵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的《岐阳三首》中的第二首,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哀痛。首句“百二关河草木横”展现了战后关河地区的荒芜,连草木都显得凄凉。次句“十年戎马暗秦京”概括了长期战乱对京城的笼罩,暗示了战事的残酷和时间的漫长。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两句通过视角转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中死者的哀悼。西望无信,意味着音讯断绝,而东流的陇水似乎带来了哭声,更显悲凉。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一句运用拟人手法,野蔓缠绕战骨,显示出对亡者深深的同情,而夕阳余晖洒在空荡荡的城市,更添寂寥与凄凉。
最后两句“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诗人质问苍天,为何让这样的悲剧发生,是谁将战争的罪责归咎于古代神话中的凶神蚩尤,表达了对战争根源的深深反思和控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哀伤,以及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责任的追问,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深刻的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