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月不一雨,一雨便连月。
浲水没田庐,郊原尽鱼鳖。
干戈苦相寻,徵求贫彻骨。
万口日嗷嗷,鲋鱼藏涸辙。
西江千里遥,斗水安能活。
吁嗟行路人,相盻如胡越。
时事转多艰,念之中肠热。
天高视听卑,耳目何辽绝。
谁为万言书,绘图上天阙。
世运苟太平,甘齧山中雪。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端州地区因长时间降雨导致洪水泛滥,农田被淹没,郊野变成鱼塘的惨状。诗人以“连月不一雨,一雨便连月”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雨水的连续不断,接着描述了洪水对田庐和自然生态的破坏,“洚水没田庐,郊原尽鱼鳖”。随后,诗人转向社会层面,揭示了战争与赋税的双重压迫,“干戈苦相寻,徵求贫彻骨”,百姓生活困苦,哀鸿遍野,“万口日嗷嗷,鲋鱼藏涸辙”。
诗中表达了对时局艰难的深切忧虑,“时事转多艰,念之中肠热”,并提出了通过“谁为万言书,绘图上天阙”的呼吁,希望有人能够向高层反映民间疾苦,寻求解决之道。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世运苟太平,甘齧山中雪”,寄寓了对和平与福祉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具体的景象和人物感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呼声,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