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形式:四言诗翻译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注释
卿云:一种彩云,古以为祥瑞的象征。卿,通“庆”。糺:即“纠”,结集、连合;缦缦,萦回舒卷貌。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旦,明亮。明明:明察。弘:大,光大。从经:遵从常道。允诚:确实诚信。论乐:论,通“伦”,有条理、有次序;论乐,器乐演奏整齐和谐。配:祭祀中的配飨礼。迁:禅让。鼚:鼓声。轩乎:翩然起舞貌。褰裳(去之:指让贤退隐。褰裳,撩起下衣。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或庆典场面,通过对云彩、日月星辰的描述,以及人们对于节气变化和宇宙秩序的崇拜与歌颂,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其中“卿云烂兮”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华丽而庄严的氛围,而“糺缦缦兮”则描绘出云彩变幻莫测的美景。
诗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表达了对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赞美,以及这种秩序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接下来的“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则强调了这些自然现象对于每个人的普遍意义。
在“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中,诗人通过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描述,以及季节更替的顺应,表达了人们对于宇宙和谐秩序的信仰与追求。而“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则是将这种自然崇拜与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想相结合,强调了通过礼仪和音乐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意。
最后,“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描绘了一场祭祀活动中的高潮与收尾,通过乐器和舞蹈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与敬意,最终以“精华已竭”和“褰裳去之”结束,给人一种既满足又期待的感觉。
整首诗语言古朴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篇在先秦时期流传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