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相和歌辞.白头吟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10-23阅读数:0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形式:乐府曲辞

翻译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注释

坐见:一作“行逢”。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须臾:一会儿。鹤发:白发。古:一作“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相和歌辞·白头吟》,是一首抒发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洛阳城东桃李花飞舞落下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哀伤。

诗的开篇即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设置了物是人非的情境,接着“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悯。诗中还通过“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这样的对比,强化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感。

接下来的两句“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则进一步描绘出时光的力量,使得坚固如松柏之物也变得脆弱不堪,而原本平坦的土地可能转瞬间变成汹涌的大海,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

诗的后半段则回到了人事的变迁,“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表现了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句,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直接点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最大变化——人的更迭。

末尾几句则更加具体地表达了对美好青春易逝的哀伤,“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中的“此翁”和“伊昔”分别指向诗人自己及其过去的美好年华,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自我生命轨迹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情感的层叠,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时间无情地流逝,而人类美好的瞬间则尤其珍贵。诗中对洛阳城东落花的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写实,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投影,是对生命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