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
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
胡兵夺长安,宫殿生野草。
伤心五陵树,不见二京道。
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
胡雏尚未灭,诸将恳征讨。
昨闻咸阳败,杀戮净如扫。
积尸若丘山,流血涨丰镐。
干戈碍乡国,豺虎满城堡。
村落皆无人,萧条空桑枣。
儒生有长策,无处豁怀抱。
块然伤时人,举首哭苍昊。
形式:古风押[皓]韵翻译
我暗自为这生感叹,庆幸四十岁还未算老。一旦遭遇世间动乱,整日无法自保安全。胡人军队攻占了长安,宫殿间野草丛生。痛心于五陵周边的树木,再也见不到通往两京的道路。我皇正在行军途中,兵马日益浩荡。胡人的幼主尚未消灭,众将领恳求出征讨伐。昨日听说咸阳战败,杀戮之景干净利落如清扫一般。堆积的尸体如同山丘,鲜血使丰镐之地的河水高涨。战争阻碍了归乡之路,豺狼虎豹充斥着城镇堡垒。村落全无一人,只剩下桑枣树在荒凉中摇曳。读书人有治国良策,却无处施展抱负。孤独无助地哀伤时局,抬头向苍天痛哭。注释
吾:我。窃:私下。悲:悲伤。四十:年龄,四十岁。幸:幸运。未老:还不算老。一朝:一旦。逢:遇到。世乱:世间动乱。终日:整天。不自保:无法保护自己。胡兵:胡人的军队。夺:攻占。长安:古都名,今西安。宫殿:帝王居住的大型建筑群。生野草:长满了野草,形容荒废。伤心:痛心。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代指京城附近。二京:东汉的洛阳和西汉的长安,泛指京城。我皇:指当朝皇帝。行军:出征,行进中的军队。兵马:军队和马匹,代指军事力量。日浩浩:日益壮大。胡雏:对胡人首领的蔑称,这里指敌方首领。尚未:还没有。灭:消灭。诸将:各位将领。恳:恳切地。征讨:出征讨伐。昨闻:昨天听说。咸阳:地名,古都之一。败:战败。杀戮:屠杀。净如扫:形容杀戮彻底,像打扫过一样干净。积尸:堆积的尸体。若:像。丘山:山丘。流血:流淌的鲜血。涨:使…高涨。丰镐:古代周朝的都城,这里代指京城地区。干戈:兵器,代指战争。碍:阻碍。乡国:家乡,故乡。豺虎:比喻凶残的敌人或盗贼。满:遍布。城堡:城镇和堡垒。村落:乡村聚落。皆:全部。无人:没有居民。萧条:荒凉、冷清。空:空荡荡的。桑枣:桑树和枣树,代指乡村景象。儒生:读书人,知识分子。长策:长远的计谋或策略。无处:没有地方。豁怀抱:施展抱负,抒发胸怀。块然:孤独的样子。伤时人:为时局而悲伤。举首:抬头。哭:痛哭。苍昊:苍天,广阔的天空。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沉忧虑和对国家命运担忧的战乱时期的抒情诗。诗人以"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开篇,表达了对自己生命和时代变迁的哀伤。随后,诗人描绘了一幅战争带来的毁灭画面:长安失守、宫殿荒废、五陵树木凄凉、京城道路不再。
诗中的"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显示了皇帝的无奈和军队的辗转流动,背景是唐朝遭遇外患,如安史之乱。"胡雏尚未灭,诸将恳征讨"透露出战事的紧迫与将领们对抗敌人的渴望。
接着,诗人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咸阳之战的失败、无数士兵的牺牲、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干戈碍乡国,豺虎满城堡"则描绘出一副荒凉与恐怖的景象。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故土和同胞深切的怀念与哀痛:村庄无人、桑树枣木萧条,以及作为士人的自己,对于时局感到无力回天,只能举首向苍天哭诉。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毁灭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身处乱世、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