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春雪(其一)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10-16阅读数:0

唐-焦郁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

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

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

小儒同品物,无以荅皇明。

形式:排律押[庚]韵

翻译

春天的色彩漫延到天涯海角,视野所及一片平坦。分辨不清夕阳的余晖,何处传来孤雁的哀鸣。轻烟缭绕先经过边塞,细雨蒙蒙接近城池。风吹过,云彩低垂未完全消散,带着雨滴,时而沉重时而轻盈。看到这样的景象,预示着时局安宁,如同膏泽滋润,等待丰收之年。小小的儒生与万物一同感受这祥和,无法用言语充分表达对明君的敬仰。

注释

散漫:遍布、漫延。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残照:夕阳的余晖。断鸿:孤独的大雁。缭绕:环绕、盘旋。塞:边塞。霏微:细雨蒙蒙。过:经过。干吕:古代乐器,象征吉祥。泰:安宁。如膏:像膏泽。候岁成:等待丰收。小儒:谦称自己为小儒生。无以:无法。皇明:指皇帝的英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雪景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个人抱负未酬的感慨。从技巧上看,诗人运用了鲜明的意象、恰当的比喻,以及对春雪特有的细微观察。

开篇“散漫天涯色”四字,便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平和淡远的春日雪景。这里,“散漫”一词传递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怀,而“乘春四望平”则是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与寂静。

下面的“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透露出诗人对光阴变幻的细腻感知,以及对于远方来去之物(如鸿雁)的关注。这里,“不分”表明了光线和影子之间界限模糊,而“何处断鸿声”则是对于声音来源的探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万象细微变化的观察力。

接着,“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两句,则是从宏大的地理环境切入到具体的雪景描写中。这里“缭绕”一词形容了雪花在空中飘舞纷飞的情状,而“霏微”则进一步强调了雪意的细腻与轻盈。

至于“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诗人通过对自然天气变化的观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顺应的心境。这里,“因风低未敛”指的是雪花随着微弱的风力飘落而不散,而“带雨重还轻”则是形容了春日雨雪交织的情景。

最后两句“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小儒同品物,无以荅皇明”,诗人通过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反映出个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功业未就的感慨。这里,“干吕”指的是树木在春天恢复生机,而“如膏候岁成”则是比喻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或事业能够像自然界那样,随着时光逐渐成熟。而“小儒同品物,无以荅皇明”,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地位感到无奈和自卑,没有能力去回应或者对应皇家的期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一幅春雪中的哲思图画。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