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吒吒,蹄趵趵,枯萁啮尽芳草绿。
自晡薄夜不满腹,撷菜作糜豆作粥。
饲饥饮渴两已足,脱纼解衔就茅屋。
不愁饥肠雷辘辘,风檐独抱牛衣宿。
丁男长大牛有犊,明年添种南山曲。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饭牛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耕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牛在劳作中的辛勤劳碌与主人对它们的关怀。
首先,“牛吒吒,蹄趵趵”,开篇以拟声词描绘了牛的叫声和蹄声,生动地展现了牛在田间劳作时的情景。接着,“枯萁啮尽芳草绿”一句,形象地描述了牛啃食枯萎草根,却能将周围新生的绿色芳草啃尽,体现了牛的勤劳与生命力。
“自晡薄夜不满腹,撷菜作糜豆作粥。”描述了牛在傍晚至深夜之间,不断地觅食,甚至到深夜仍未能填饱肚子,只能以采集的野菜和煮成的豆粥充饥。这反映了古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动物与人类共同面对的生存挑战。
“饲饥饮渴两已足,脱纼解衔就茅屋。”这一句转折,写出了牛在满足了饥饿与口渴之后,可以暂时休息,脱去缰绳,解开嚼环,回到简陋的茅屋中。这里不仅表现了牛的温顺与依赖,也暗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不愁饥肠雷辘辘,风檐独抱牛衣宿。”进一步描绘了牛在夜晚独自躺在稻草堆中,安然入睡的场景。尽管外界环境可能并不舒适,但牛似乎对此并不在意,展现出其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丁男长大牛有犊,明年添种南山曲。”展望未来,牛的后代将会成长,为来年的耕种提供力量,预示着农事的循环与希望。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综上所述,《饭牛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牛在农耕生活中的角色与辛劳,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劳动场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及其伙伴——牛的敬意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