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形式:七言律诗押[东]韵翻译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注释
蜀主:指刘备。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武侯祠(cí)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面,蜀主窥吴幸三峡,是对三国时期蜀汉开创者刘备游览三峡的记叙。崩年亦在永安宫,则是说刘备去世后,其遗体被安葬于成都的惠陵,即永安宫。这两句展示了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地点,来追忆和凭吊古人的情感。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是借景抒发个人对往昔繁华与现今荒凉之间反差的感慨。翠华指的是宫殿的美好,但现在却只剩下空寂的山谷;玉殿则是对宫室的美称,但如今已不复存在,只有野寺孤独地矗立在荒野之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是描绘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古庙中的杉松成为了鹤的栖息之所,而岁末时分的祭祀活动中,老人也会参与到对神灵的祭拜中。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则是说诸葛亮(武侯)的祠庙与刘备的陵寝紧邻,表明历史上君臣之间的情谊,即便在祭祀活动中也是一体化为整体来进行。
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以及时光流转等主题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杜甫独特的历史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