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形式:七言绝句押[冬]韵注释
陆困泥蟠:指诸葛亮未出世之前犹如蛟龙困在泥土之中一样。适从:既没有机会施展抱负。耕稼:指《出师表》中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先主:指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卧龙:诸葛亮的号。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陆困泥蟠未适从”表达了隐者对尘世的不羁与超脱,意在说明他并不随波逐流,而是有选择地隐藏自己。紧接着,“岂妨耕嫁隐高踪”则进一步强调这种生活方式,并非因为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以保持其高洁的人格和追求。
诗人通过“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这两句,引用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暗示隐者虽然生活在普通百姓中,但内心却有着不凡的抱负和才能,只是暂时没有被人发现。这里的“卧龙”比喻那些隐藏在平凡外表之下的英雄或贤才。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对隐者的尊敬和赞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塑造了一个既有智慧又有抱负的隐居者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