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
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形式:古风翻译
胡人占据着西部州郡,附近的边境城市没有尽头。在崤山以东地区征收赋税和租税,供养我们防御边塞的士兵。胡人的骑兵时常侵袭,居民们常常惊恐不安。唉,在五陵之间的我们,农民停止了耕作。边境频繁发生战斗,士兵伤亡惨重,难以保全身体。郡县征调壮丁服役,男子们纷纷被征召出征。生下男孩却无法养育,只因害怕自身卷入战乱有姓名留下。好马不会忘记喂食,忠诚的人不会苟且偷生。我们的愿望是消除国家的灾难,期盼再次迎来天下太平。注释
羌胡:指胡人。据:占据。西州:西部州郡。近甸:附近边境。无边城:没有尽头的城市。山东:崤山以东。税租:赋税和租税。养:养育。防塞兵:防御边塞的士兵。胡骑:胡人的骑兵。居人:居民。震惊:惊恐不安。五陵间:五陵地区。农者:农民。罢耘耕:停止耕作。边头:边境。杀伤:伤亡。士卒:士兵。全形:保全身体。郡县:地方行政区域。发丁役:征调壮丁。征行:出征。生男:生下男孩。姓名:留下姓名。良马:好马。秣:喂食。烈士:忠诚的人。苟营:苟且偷生。除国难:消除国家灾难。天下平:天下太平。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生活和战争带来的灾难。开篇两句“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直白地表达了边疆地区被外族占据,没有坚固的城池可以依赖,从而反映出当时边防的脆弱状态。
接着,“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内地的丰饶与边塞军人的艰辛,他们的生存依赖于山东地区的赋税。"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则描绘出边疆居民生活在恐惧之中,随时都可能遭受敌兵的侵袭。
诗人通过“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表达了对农业生产受到破坏的哀叹,同时也反映出了战争给平民带来的痛苦。"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则直接描绘了战乱中的血腥和死亡,军人的生命如同草芥。
“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一句展示了政府对兵源的无情索取,使得家中男丁不得不离乡出征。而“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则深刻揭示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绝望,即便是有了男孩,也无法保证他们能活下来,这种恐惧甚至让人害怕自己和孩子都有名字,因为名字意味着可能成为战乱中的牺牲品。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这两句则表现出了对英雄将士的赞颂,他们在战争中英勇献身,不为个人名利所动。最后,“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期望,希望能够消除国家的困难,再次迎来太平盛世。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边疆地区带来的苦难,以及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