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如日月,委蛇在苍旻。
光明所照耀,万物成冬春。
扬子出其后,仰攀忘贱贫。
衣冠渺尘土,文字烂星辰。
岁晚天禄阁,强颜为剧秦。
趋舍迹少迩,行藏意终邻。
壤壤外逐物,纷纷轻用身。
往者或可返,吾将与斯人。
形式:古风押[真]韵翻译
孔孟如同日月,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蜿蜒游走。他们的光辉普照,使得世间万物经历冬去春来。扬雄随后崛起,他仰望前贤忘却贫贱。他的学问如衣冠高洁,文字如星辰璀璨。晚年他在天禄阁苦读,强颜欢笑面对繁难的秦朝事务。尽管行为选择上有所收敛,但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相近的追求。人们容易被外界事物驱使,轻易消耗自身。过去的错误或许可以改正,我愿与这些人同行。注释
委蛇:蜿蜒曲折。苍旻:广阔的天空。光明:指孔孟的智慧和道德影响。冬春:比喻世事变迁。扬子:指扬雄,汉代学者。贱贫:谦虚的自称,表示忘却贫贱。衣冠:学问和德行的象征。文字烂星辰:形容扬雄的文字光彩夺目。天禄阁:古代藏书之处,此处指学术研究。剧秦:形容秦朝繁重的事务。壤壤:形容轻浮不安的样子。纷纷:形容众多或杂乱。斯人:这些人,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扬雄》。诗中融合了对古代圣贤孔子和孟子的崇敬,以及对扬雄个人的赞美。
"孔孟如日月,委蛇在苍旻。光明所照耀,万物成冬春。"
这几句通过比喻孔子和孟子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普照大地,将他们的智慧和教导比作自然界中最耀眼的光源,影响着世间万物的变化。
"扬子出其后,仰攀忘贱贫。衣冠渺尘土,文字烂星辰。"
诗人继续赞美扬雄,称他继承了孔孟之道,超越了世俗的贫富贵贱,并将自己的学问和文章比作繁多如天上的星辰。
"岁晚天禄阁,强颜为剧秦。趋舍迹少迩,行藏意终邻。"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扬雄晚年仍坚持自己理想的钦佩,以及他在政治上面临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
"壤壤外逐物,纷纷轻用身。往者或可返,吾将与斯人。"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高尚理想的执着,以及他愿意随扬雄这样的人一起前行,不再回头。
整首诗通过对古圣贤和扬雄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和品德的重视,以及对坚持理想不懈追求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