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
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
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
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
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
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
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风四面起,井深波不生。
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
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
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
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
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
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
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形式:古风押[庚]韵翻译
巍峨的山岭划分水流,高低与云层齐平。山顶上水分流而下,朝着东西方向顺应地势倾斜。早晨源自同一源头,傍晚却已相隔千里情感迥异。风雨在各自的区域不同,波涛汹涌背道而驰令人惊叹。地势高处水竞相奔流,地势曲折处已形成回旋。偶尔遇到挡路的石头,水势或紧缩或散开变换不定。有时穿过孔洞,发出呜咽般的声音。水面狭窄浅薄无大用,四处奔波究竟为何目的。井中之水平静无波,不再有东西流动的征程。它呼应着美人的心意,中间映照着孤独的月光清澈。四周旋风虽起,井深之处波澜不兴。严冬冰封一时,但井深之处难以冻结。全年汲取不断绝,既不减少也不增多。五月酷暑金属石头都熔化,井水却依然寒冷且清澈。时间改变它不改本性,城邑变迁它的名字依旧。坚定如同拱卫北极星,晶莹仿佛燃烧的美玉。君王门前的宾客如流水,日日夜夜随着时势前行。请看那持守内心宁静之人,井水愿与您结下不变的誓盟。注释
崔嵬:形容山高大不平。分水岭:划分水域的山岭。高下:高度不一的地方。云平:与云层齐平。分流水:分流的水流。随势倾:随着地形倾斜流动。千里情:形容距离远,情感各异。各自异:各自不同。相背惊:方向相反,令人惊讶。竞奔注:争相快速流动。势曲:地势弯曲。当途石:路上的石头。蹙缩:紧缩,收敛。纵横:交错,杂乱。孔穴:洞穴。呜咽声:像人哭泣的声音。褊浅:狭窄且浅。无所用:没有大的用途。团团:形容水围成一圈的样子。东西征:向东向西流动。美人意:比喻高洁的志趣或理想。孤月明:明亮的孤月,象征纯洁。旋风:旋转的风。波不生:水面平静,没有波浪。坚冰:坚实的冰层。冻不成:无法完全冻结。汲引:汲取,提取。绝:断绝。不盈:不满。金石铄:金石都被熔化,形容极热。既寒亦既清:既冷又清澈。易时:时间变化。易性:改变本性。改邑:城邑变迁。拱北极:像拱卫北极星一样稳固。烧玉英:像燃烧的美玉,形容晶莹剔透。客如水:宾客众多,如流水般络绎不绝。随势行:随着时势行动。守心者:坚守内心原则的人。井水为君盟:井水作为对您忠诚的誓言。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分水岭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展示了自然界中水流的多变和生命力的旺盛。开篇“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一句,便设定了整个诗篇的宏大氛围,展现出一种超越寻常的地理特征。紧接着,“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进一步描写了水流的动态和方向性,既有向上的高扬,也有左右两侧的自然倾泻。
诗中“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透露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强调了水流的连续性和广阔的空间感。接下来的“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则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如风雨、波澜等,展示了自然力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中间部分,“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描绘出水流随地形变换的情景,而“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则是对水流遇到障碍后的反应。紧接着的“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表现了水流进入隧道后声音的变化,富有层次感。
诗人通过“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表达了对生命力旺盛但又似乎缺乏目标或方向的思考。随后的“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则转向内心世界,井水不再外流,而是自给自足地存在。
在后半部分,“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描绘出井水与天空、月亮之间的和谐共生。而“旋风四面起,井深波不生”则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平静,即使外界有风暴,井水依然安宁。
紧接着,“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通过对比温暖和寒冷,表达了生命力的不屈不挠。末尾“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则是对这种平衡状态的肯定,即使时间流逝,井水也不至于枯竭或过剩。
最后,“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通过季节的变化表达了井水温度和质感的多变性,而“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则是对这种自然界中生命力与恒常性的思考。全诗结束于“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一句,以坚定的信念和纯洁无暇的比喻总结了整个意象。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处分水岭的自然景观,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力的多样性、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恒常性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