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阡有田三千亩,秧谷已撒十五斗。
去年薄收难接新,种得早稻方救贫。
相传今年晚更好,十分秖宜一分早。
东邻西舍皆晚禾,我种早稻知如何。
形式:乐府曲辞鉴赏
这首《撒秧谣》是明代诗人施峻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展现了农事活动的季节性与农民对丰收的期盼。
首句“东阡有田三千亩”,开篇即点明了广阔的农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辽阔的田园画卷。接着,“秧谷已撒十五斗”一句,既展示了农民辛勤播种的场景,也暗示了他们对丰收的期待。随后,“去年薄收难接新”一句,通过对比去年的收成,突出了今年播种的重要性,农民们希望通过这次播种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种得早稻方救贫”一句,直接表达了早稻种植对于缓解贫困的积极意义,体现了农民对改善生活状况的迫切愿望。接下来,“相传今年晚更好,十分秖宜一分早”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早稻种植的优越性,同时也流露出对晚稻种植效果的乐观期待。
最后,“东邻西舍皆晚禾,我种早稻知如何”一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种植早稻的担忧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体现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特定时节的劳作情景,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