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
砻琢已曾经敏手,研磨终见透坚心。
安排得主难移动,含贮随时任浅深。
保重更求装钿匣,闲将濡染寄知音。
形式:七言律诗押[侵]韵翻译
正直的人开凿切断了碧绿的溪边,珍贵的玉料怎能不让人珍惜万分。经过巧匠的精心雕琢,最终显现了它坚硬的本质。一旦被主人安置好便难以移动,它能根据需要容纳不同程度的墨水。珍重地装入装饰华美的盒中,闲暇时用以书画,寄托给懂得欣赏的知音。注释
端人:正直的人。凿断:开凿切断。碧溪浔:碧绿的溪边。善价:珍贵的价值。争教:怎能不。惜万金:珍惜万分。砻琢:雕琢,这里指加工玉石。已曾:已经。经:经历。敏手:巧匠的手。研磨:打磨。终见:最终显现。透坚心:穿透硬石,比喻显现出本质。安排:安置。得主:被主人选中。难移动:不容易被更换或移动。含贮:容纳。随时:根据需要。任浅深:不论是多是少,比喻容量的灵活性。保重:珍惜。更求:还要求。装钿匣:装饰华美的盒子。闲将:在闲暇时。濡染:沾染墨水,此处指使用。寄知音:寄托给懂得欣赏的人。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画爱好者在挑选并打磨一块碧溪砚的过程。诗中“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表达了对优质砚料的渴望和珍视,以及愿意花费重金去获取它。接下来的“砻琢已曾经敏手,研磨终见透坚心”则写出了打磨过程中对细节的关注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在“安排得主难移动,含贮随时任浅深”中,诗人表达了经过精心布局后,这块砚石无论是用来书写还是作为装饰,都能展现出其独特之处,不会被轻易改变。
最后,“保重更求装钿匣,闲将濡染寄知音”则暗示了诗人对这块砚的珍视和保护,以及在闲暇时光中享受书写带来的乐趣,并与懂得其价值之人的心灵相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书法用具的尊重以及艺术创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