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衰颓,晚与亲朋,约法三章。
有谈除目者,勒回车马,谈时事者,麾出门墙。
已挂衣冠,怕言轩冕,犯令先当举罚觞。
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溪翁苦未相忘。
我今有双鱼烦寄将。
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闻庙瑟音,识关雎乱,诗学专门尽不妨。
百年后,尚庶几申白,不数韦康。
形式:词词牌:沁园春翻译
老子年迈体衰,晚年与亲朋好友,订立简单法规。有人谈论官职调动,他勒令停止,讨论时事的人,也被拒之门外。我已经卸下官职,不愿再提官场之事,违令者应罚酒一杯。只在信中写下‘平安’二字,其中深意绵长。溪边老翁始终不忘。如今我有一封信,烦请你代为传递。面对荒芜之道,宫中的莲花烛火,昏暗不明,阁上的藜草之光也显得凄凉。听到庙堂的瑟乐,分辨出《关雎》的混乱,研习诗学专精并无妨。即使百年之后,也希望我的清白能得以申明,不逊于韦康的名声。注释
老子:指老子李耳。衰颓:衰老颓废。亲朋:亲近的朋友。约法三章:制定简单的规则。除目:官职调动名单。勒回车马:命令停止交谈。麾出门墙:驱逐出家门或组织。衣冠:官服。轩冕:官位和礼帽。犯令:违反规定。罚觞:罚酒。书尺:书信。平安:安全、安康。溪翁:溪边的老者。相忘:忘记。双鱼:信件的代称。烦寄将:麻烦你送一下。道荒芜:道路荒凉。宫中莲烛:宫廷里的莲花灯。昏花:视力模糊。阁上藜光:阁楼上的微弱光线。庙瑟音:庙堂的瑟乐声。关雎乱:《关雎》的曲调混乱。诗学专门:专门研究诗歌学问。不妨:无妨。百年后:死后。申白:表白清白。韦康:古代官员名,此处比喻清名。鉴赏
这首诗名为《沁园春·其十四》并非由唐代著名的道家哲学家老子所作,而是由宋代文学家刘克庄创作。通过鉴赏,我们可以发现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首句“老子衰颓,晚与亲朋”透露出诗人在晚年时光与亲友共度时光的淡然心态。接着,“约法三章”表明诗人希望简化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只保留最本质的部分。
“有谈除目者,勒回车马,谈时事者,麾出门墙。”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外界喧嚣的漠视态度,无论是远离眼前的纷争还是近在咫尺的世事变迁,他都选择了退隐和疏离。
“已挂衣冠,怕言轩冕”表达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不愿再提及那些曾经追求过的荣誉和官职。紧接着,“犯令先当举罚觞”则是对违反禁令的严肃态度和法律责任的一种表述。
“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这里,“尺里”指的是狭小的空间,而“但平安二字”则是诗人内心所渴望的最简单、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之所以被称为“深长”,因为它超越了表面的繁复,触及到了人生和宇宙的根本。
随后,“溪翁苦未相忘。”“溪翁”是对诗人的自称,这里表示他与自然界之间深厚的情感难以磨灭。
“我今有双鱼烦寄将。”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双鱼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但这种方式显得有些笨拙和无奈。
“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这里,“道荒芜”形容的是诗人所处的时代已经衰败不堪,而“宫中莲烛”则是对过去辉煌时刻的一种怀念。然而,这些往日的荣耀如今已然难以重现,仅剩下一些模糊的光影。
“闻庙瑟音,识关雎乱。”诗人通过听闻古庙中的音乐声和理解关隘间的历史变迁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深刻领悟和感慨。
最终,“诗学专门尽不妨。百年后,尚庶几申白,不数韦康。”诗人自信自己的文学成就不容置疑,即便是百年之后,也依然能够与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如申报、韦诞相提并论。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世界之间差距的无奈。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语言,刘克庄在这首诗中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