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果小儿,可得问天公。
一生贫到骨,万感悲填胸。
形神本尘坌,身世相羁笼。
安得骑玉鳌,眇然追冥鸿。
锦步四十里,浊哉一石崇。
东阁万张颐,哺一公孙洪。
铜山流臭泉,到了埋邓通。
何如德行贵,晞颜师仲弓。
文苑丽长春,学海深无穷。
人自泾渭水,我但夷齐风。
貂裘有何异,羊枣远不同。
人生水上萍,世事江头枫。
三思欲四休,一拙胜万工。
火宅煎杀人,此身如甑中。
于道有所味,触意无复忡。
心杓指以南,性水决而东。
鍊得身如鹤,始可冲秋空。
道人亦不贫,朝灌三畦松。
形式:古风翻译
造物者真是个孩子,能向天公询问吗?一生贫困到骨髓,万千感慨充满胸膛。形体与灵魂本是尘土,身世命运如同囚笼。如何能骑着玉制的大鳖,超然追逐那幽冥中的大雁。华丽的步行四十里,石崇的奢华多么污浊。东阁有万座丰盛的宴席,只为款待一人公孙洪。铜山流出恶臭的泉水,邓通用尽财富也难逃一死。哪比得上品德高贵,像晞颜师仲弓那样修养。文苑如春天般美丽,学问的海洋深不可测。人各有自己的立场,我只坚守夷齐般的清高。貂皮袍子有何特别,羊枣的馈赠意义截然不同。人生如水上浮萍,世间事如江边枫叶。三次思考后想放弃,笨拙却胜过千般工巧。世间如火宅煎熬,我身处其中如蒸锅里的食物。在道义中有所领悟,心中不再忧虑重重。心灵之舟指向南方,性情之水流向东方。修炼身心如仙鹤,方能翱翔于秋空之上。修道之人并非贫穷,清晨灌溉三片松林便是富足。注释
造物:创造万物的自然。天公:古人对天的尊称。贫到骨:极度贫困。万感:无数的情感。羁笼:束缚,限制。玉鳌:神话中的神龟或仙鳖。冥鸿:指高飞的鸿雁,象征理想。石崇:西晋富豪。公孙洪:具体人物,可能是受宠之人。铜山:比喻财富。邓通:汉代富商,因得汉武帝宠爱而富有。晞颜:修养品行,使脸色光鲜。夷齐风:指清高、廉洁的道德风范。貂裘:珍贵的皮衣。羊枣:普通的食物,对比貂裘的珍贵。水上萍: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江头枫:比喻世事的沧桑变化。三思:反复思考。甑中:古代炊具,比喻困境。道有所味:在道义中找到乐趣。心杓:比喻心灵的指南针。性水:比喻性情的流动。鍊得:修炼得到。冲秋空:飞翔在秋天的天空。道人:修道之人。三畦松:三块松树林,象征修行生活。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自谓》。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
诗中的“造物果小儿,可得问天公”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起源的好奇和探寻。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主题,即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思考个人的命运与宇宙的关系。
“一生贫到骨,万感悲填胸”则流露出诗人个人经历中的苦难和不甘心中积累的情感。这种表达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个人的不幸与社会的不公。
“形神本尘坌,身世相羁笼”一句,则是对现实世界束缚和限制的感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世界的看破和超脱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安得骑玉鳌,眇然追冥鸿。锦步四十里,浊哉一石崇。”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诗人想要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景。
“东阁万张颐,哺一公孙洪。铜山流臭泉,到了埋邓通。”这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状态。
“何如德行贵,晞颜师仲弓。文苑丽长春,学海深无穷。”则是对理想人格和个人修养的追求,以及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
最后几句:“人自泾渭水,我但夷齐风。貂裘有何异,羊枣远不同。人生水上萍,世事江头枫。”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比喻,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选择和立场,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三思欲四休,一拙胜万工。火宅煎杀人,此身如甑中。”这一部分则是对个人修行态度的自我肯定,同时也表现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多种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由、知识和德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的自我定位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