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赠胡菊轩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9-12阅读数:0

宋-许月卿

好物不虽多,自悟方悟他。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愿得无言经,尽度恒河沙。

尽度一切已,依然无一物。

籁鸣天河斜,清风共明月。

形式:古风

翻译

美好的事物虽然不多,但只有自己领悟了,才能理解他人。当心灵迷失在佛法中时,就会不断转变;一旦心有所悟,就能反过来理解和实践佛法。渴望得到无需言语就能传达的智慧,能普度如恒河沙粒般众多的生命。普度众生之后,一切回归空无,依然没有留下任何实体。天籁在银河中回响,清风与明月共享宁静的夜晚。

注释

好物:美好的事物。不虽:并非仅仅。自悟:自我领悟。方悟他:才能理解他人。心迷:心灵迷失。法华:佛教经典《法华经》。转:转变。心悟:心有领悟。愿得:渴望得到。无言经:无需言语的智慧经文。尽度:普度。恒河沙:比喻极多。一切已:所有众生。依然:仍然。无一物:没有留下任何东西。籁鸣:天籁之音。天河:银河。斜:倾斜,此处指银河横挂。清风:清凉的风。共:共享。明月:明亮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月卿赠送给友人胡菊轩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佛法的理解和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禅机顿悟的认识。

“好物不虽多,自悟方悟他。”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来自外在的积累,而是来源于内心的自我觉醒。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心性时,他才能去理解和觉悟到别人的真理。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这两句直接点出了佛教中《法华经》的重要思想。《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其核心思想在于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个道理:当心灵迷失时,需要通过修行和智慧的力量去转变这种迷惑状态,而一旦心灵觉悟,那么《法华经》中所蕴含的深刻真理也就自然明了。

“愿得无言经,尽度恒河沙。”这里的“无言经”指的是超越语言文字的最高智慧。诗人表达了一个愿望,即希望能够得到这种不依赖于语言的智慧,并以此来度化一切众生,就如同度过恒河沙数般众多。

“尽度一切已,依然无一物。”这两句则表明了一种超脱和空寂的境界。诗人在这里说,即使已经度化了所有众生,但这种修行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也体现了佛教中“无我”的思想。

最后两句“籁鸣天河斜,清风共明月。”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这里的“籁鸣”指的是夜晚时分的钟声,“天河斜”则是对银河倾斜状的美丽描述。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融入自然之中的境界,与宇宙和谐共生。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佛学造诣,也展现了其深邃的禅意和对生命及世界的独到见解。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