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形式:七言律诗押[元]韵翻译
疲惫的孩子和马匹在门口放松休息,他自己倚着一根长长的竹杖在石头上。江面上的月光变得如同白昼,山岭间的云雾将夜晚和黄昏交织在一起。老鼠的动静在寂静中响起,乌鸦在荒凉寒冷的环境中展翅飞翔,身影交错。在这时,谁是主人谁是客人已经不重要,道人忘却了自我,我也忘了言语。注释
倦童:疲惫的孩子。疲马:疲惫的马。放松门:在门口放松。长筇:长竹杖。石根:石头上。江月:江上的月亮。转空:变得明亮。白昼:如同白天。岭云:山岭间的云。分暝:交织黑夜。鼠摇:老鼠的动静。岑寂:寂静无声。鸦矫:乌鸦振翅。荒寒:荒凉寒冷。不知:分辨不清。客主:主人和客人。道人:道士。忘我:忘却自我。忘言:忘记言语。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平和与超脱。
“倦童疲马放松门”一句,设定了一个悠闲自在的情境,劳累的孩子与马匹都被允许休息,门也不再紧闭,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一种追求。
“自把长筇倚石根”中,“长筇”通常指的是农具或行走时用的手杖,这里可能是一种象征,意味着诗人放下了世俗的重担,将自己交给自然界的支撑和保护。
接下来的“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则是对光影变化的一种描写。这里的“江月”、“岭云”都是自然之物,它们在时间流转中发生了变化,从而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意境。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这两句,用动物和自然景象塑造了一种静谧与荒凉相结合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微的声音和动作,将自己的情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则表达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心境。在这种环境中,诗人已经不再关注世俗的礼节和身份差别,与自然同化,不分你我,也不再纠结于语言表达。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