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形式:五言律诗押[冬]韵翻译
屈氏已经沉入死亡,楚国人民悲痛无法承受。他们何曾抵挡得住诽谤,只是希望能驱赶蛟龙般的恶势力。未能消除他生前的遗憾,只能追寻他在死后留下的痕迹。沅江湘水清澈的潭水,应该会映照出千座山峰的倒影。注释
屈氏: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沉死:指屈原投江自尽。哀不容:极度悲痛无法忍受。谗谤:恶意的诽谤和中伤。却:驱赶,阻止。蛟龙:比喻恶势力或困难。生前恨:指屈原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或遗憾。没后踪:死后留下的踪迹,这里指他的精神或事迹。沅湘:沅江和湘江,流经湖南,与屈原有关的地理名。碧潭水:清澈的潭水。照千峰:映照出周围的山峰。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五月五日》,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哀悼和怀念。诗中提到屈氏(指屈原)已经去世,楚国人民悲痛不已,反映出人们对忠臣被谗言所害的不平。诗人感慨屈原生前未能消除诽谤,只能以投江自尽来试图驱赶蛟龙(象征邪恶势力),这体现了他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最后,诗人想象沅湘碧潭的水仿佛能映照出千峰,寓意屈原的精神永垂不朽,即使在水中也能照见他的高尚情操。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富有哲理,是对屈原的崇高敬意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