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
但得此身閒,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
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形式:古风押[皓]韵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题为《通天岩》,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首句“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以青山美景自比,表达出诗人对眼前景致的喜爱,并且暗示这种喜爱不局限于故乡,而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普遍欣赏。接着,“但得此身閒,尘寰亦蓬岛。”进一步阐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愿望,即使身处尘世,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如同置身于仙境一般。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明月早早升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自然和谐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隐含着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的感慨。
最后两句“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石床上醉卧,享受清凉,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洞中之云,秋天仍未散去,象征着诗人对永恒与不变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永恒的渴望,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