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形式:七言律诗押[灰]韵翻译
野外的流水毫不留恋地向前流去,不再回头,河边的花朵盛开,却是为了谁呢?只知道事情随着眼前流逝,却未察觉岁月已悄悄爬上头白。贫穷如孔丘、孟轲,不必唉声叹气,即使显达如周公、召公,也终将化为尘土。深思这世间道理,有谁能真正理解?蒙邑先生,他的才情最为出众。注释
野水:野外的流水。去不回:向前流去不再回头。丘轲:指孔子和孟子,古代儒家代表人物。叹息:哀叹。周召:指周公和召公,古代贤臣。蒙邑先生:此处是对某位才子的尊称,具体身份未知。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名为《水边偶题》。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慨,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以及个人功业成败的深刻感悟。
“野水无情去不回”,这句表达了对流逝之水无法停留的感慨。水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流动,诗人通过“无情”一词,强调了时间不会因为人的情感而停止或倒流。
“水边花好为谁开”,则是对自然界中花朵盛放却无人欣赏这一现象的感叹。这里的“花好”不仅指花儿美丽,也暗含着诗人内心对于美好的留恋和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无奈感受。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无法抗拒的时光变化和个人的生老病死感到的无力。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此处诗人借用历史人物来比喻个人功业成败的无常。丘轲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隐者,他选择了隐居避世而不求闻达于世。周召则指的是西周初年的一位贤相召公奭,虽然他功绩显赫,但最终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成为过去。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即便是曾经声名远播的人物,最终也难免被时间掩埋。
最后两句,“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则是在赞美某位“蒙邑先生”的智慧和才能。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理解并洞察到人生无常、功业成败的真谛者寥寥可数,而这位蒙邑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个人的功业以及时间无情这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情感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