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哀伤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宫室的怀念和对现实荒废景象的感慨。诗人登上北邙阪,远望洛阳山,但见到的却是寂寞空旷,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宫室被焚烧殆尽,只剩下断垣残墙和到处蔓延的荆棘。诗中多次使用“不见”、“无”等字眼,强调了时间流逝与事物变化的无常。
诗人心中的洛阳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地方,但如今却是一片荒凉。旧时耆老不再,而新少年不知往昔之变。行走其间,更显得步履维艰,甚至连小路都难以辨识。游子久不归家,不知何为陌生与田野的界限。
中间提到“中野何萧条”,诗人似乎在叙述一场大战之后的荒凉景象,千里之间竟无人烟,这种情形让人心生凄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回想平日居住的地方,如今却只能在心中凝结,不忍言说。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历史变迁与时间摧毁的一切,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和悲凉。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废墟与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