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乡非吾地,此郭非吾城。
羁旅无定心,翩翩如悬旌。
出睹军马阵,入闻鞞鼓声。
常惧羽檄飞,神武一朝征。
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舍我衡门衣,更被缦胡缨。
畴昔怀微志,帷幕窃所经。
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
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巧迟不足称,拙速乃垂名。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名为《杂诗十首(其七)》,由魏晋时期的诗人张协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羁旅不定的孤独与忧虑,以及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此乡非吾地,此郭非吾城”,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在异乡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接着,“羁旅无定心,翩翩如悬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如同飘荡的旗帜一般,没有固定归宿的生活状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内心的动荡不安。
“出睹军马阵,入闻鞞鼓声”两句,通过描写战场上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的直接接触和深刻感受。他担心“常惧羽檄飞,神武一朝征”,即害怕战事突然爆发,自己可能被卷入战争之中。这种担忧反映了他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氛围,长剑在鞘中发出声响,烽火在边境上燃起,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而“舍我衡门衣,更被缦胡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身份和地位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因为战争而失去原有的生活和身份。
最后,“畴昔怀微志,帷幕窃所经”表明诗人曾经有过微小的志向,但如今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挑战。他感叹道:“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意为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手持武器,而是在于智慧和策略。这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智慧的推崇。
“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说明了在宴席间也能决定胜负,强调了外交和策略的重要性。而“巧迟不足称,拙速乃垂名”则表达了诗人对行动速度与策略效果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快速而有效的行动更能留下名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异乡生活的无奈、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智慧与策略的推崇,展现了一位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