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形式:排律押[霰]韵翻译
佽飞英勇斩杀巨蛟,画中留有他的英姿。登上船后如猛虎咆哮,激起的水浪似龙争斗。惊涛骇浪震撼着连绵的山峦,他拔剑出鞘,光芒如雷电。蛟龙鳞片在白刃下破碎,鲜血染红了整条江河。我被这壮丽景象所感动,仿佛与古代英雄面对面。注释
佽飞:古代勇士的名字。斩:砍杀。蛟:古代传说中的水怪。登舟:上船。虎啸:像老虎一样吼叫。龙战:比喻激烈的战斗。惊波:巨大的波浪。连山:连接山峦。曳:拖拽。白刃:锋利的剑。血染:被鲜血染红。沧江:苍茫的江面。感此:感怀此事。壮古:赞美古代。若对面:如同面对面。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古人佽飞斩杀巨蟒(蛟龙)的英勇行为进行赞美。诗中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每个字眼都显得异常沉重而富有张力。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壮观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英雄斩杀怪兽的古代世界。"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这里的“虎啸”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英雄在面对强敌时的勇猛与力量,而“激水方龙战”则展现了龙在水中跃起搏斗的情景,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斗的宏大场面。“惊波动连山”形容的是波涛汹涌到足以撼动连绵的山脉,而“拔剑曳雷电”则描绘出英雄挥剑斩龙时那种如同引发天雷般的英勇气概。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这里,“鳞摧白刃下”生动地展示了蛟龙被击败的情形,而“血染沧江变”则告诉我们战斗的惨烈和胜利后的余波。
最后两句“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行为的敬仰之情,以及这种敬仰如同与历史人物直接对话般真切。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怀和对英雄事迹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