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形式:古风翻译
母亲跟随儿子走的是谁,留下的是大夫夫人的幼子。昨天乘车的人骑着大马,坐着的人起身让位给骑者。庙堂之上不愿动用武力,哎呀,这可怎么安置你们母子呢。注释
母:母亲。从:跟随。子:儿子。走:行走。者:……的人。为:是。谁:指代不明的人。大夫:古代官职名。夫人:对贵族夫人的尊称。留:留下。后儿:年幼的儿子。昨日:昨天。乘车:乘坐车辆。骑:骑马。大马:高大的马匹。坐者:坐着的人。起:起身。趋:快步走。下:下车。庙堂:朝廷。不肯:不愿意。用:使用。干戈:兵器,这里泛指战争。奈:怎么办。汝:你。母子:母亲和儿子。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动荡人心的战争场面,母子离别之情、官员变迁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即问“母从子走者为谁”,语气中带着疑惑和无奈,显示了战乱时期亲人分离的痛苦。紧接着,“大夫夫人留后儿”一句,则透露出社会动荡之下,官员贵族家庭的困境。
“昨日乘车骑大马”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士兵换防的情景,通过对比坐者与乘者的不同状态,反映出战争中人们角色迅速变化的情形。这里的“起趋乘者下”,不仅是行动上的交替,更象征着权力和命运的瞬间转变。
最后,“庙堂不肯用干戈”一句,通过对古代祭祀场所不愿使用军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之事的哀叹。结尾“呜呼奈汝母子何”,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对于战争中母子分离、无法团聚的悲凉境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无尽的哀伤。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生活的刻画,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体现了韩愈作为文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