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北亭渔,千古有生气。
当时及物心,岂在坳堂内。
如公有远度,寄此枝上嘒。
定知肤寸云,四海不难至。
应怜风露腹,不受尘土蔽。
宁嫌壤中丸,聊复一引臂。
初如飞鸟扬,下逐游鳞戏。
终然跐清波,振翼出荷芰。
斯须曳馀响,决起望阴邃。
临风赠良规,毋以利昏智。
禽鱼逐甘香,鼎俎芼姜桂。
请观垂天鹏,纤缴安可冀。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的《和蔡待制放蝉一首》。诗中描绘了诗人放蝉于北亭之上的场景,借蝉喻人,表达了对自由与高远境界的向往。
首句“放歌北亭渔,千古有生气”,开篇即以放歌的场景引入,赋予蝉以生命活力,仿佛穿越千年,展现出一种永恒的生命力。接着,“当时及物心,岂在坳堂内”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放蝉的初衷并非局限于狭小的空间,而是追求更广阔的天地。
“如公有远度,寄此枝上嘒”则赞美了蝉的远见卓识,将其比作有远大抱负的人,寄身于枝头,虽处低微,却能发出嘹亮的声音。接下来,“定知肤寸云,四海不难至”进一步阐述了蝉虽小却志存高远,其声音能够传遍四海,象征着即使身处平凡,也能拥有不凡的影响力。
“应怜风露腹,不受尘土蔽”表达了蝉不受世俗尘埃遮蔽,保持纯净的心灵。“宁嫌壤中丸,聊复一引臂”则是对蝉不畏艰难,勇于展翅高飞的赞颂。以下几句“初如飞鸟扬,下逐游鳞戏。终然跐清波,振翼出荷芰”描绘了蝉飞翔的过程,从起初的轻盈飞翔,到最终振翅而出,展现出蝉的自由与活力。
“斯须曳馀响,决起望阴邃”则描述了蝉声的余韵悠长,以及其最终向着深邃之处飞去的形象。最后,“临风赠良规,毋以利昏智。禽鱼逐甘香,鼎俎芼姜桂。请观垂天鹏,纤缴安可冀”则是诗人对蝉的教诲,希望人们不要被利益蒙蔽智慧,同时以禽鱼追逐美食、鼎俎佐料为喻,强调了追求高远目标的重要性,如同观察到的垂天大鹏,即使细绳也无法束缚其飞翔。
整首诗通过放蝉这一行为,寓言般地传达了对自由、高远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品质与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