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形式:词词牌:疏影翻译
苔藓覆盖的枝头挂满晶莹如玉的果实,小小的翠鸟栖息在枝上共度夜晚。在异乡相遇,黄昏时分,篱笆角落,默默倚靠修长的竹子。王昭君不习惯边疆的风沙遥远,只能暗自怀念江南江北的故乡。想象她在月光下佩环叮当归家,化身为这孤独的花朵。还记得深宫中的旧时光,那时她沉睡中,飞蛾靠近她的绿色帐帘。不要像春风那样,不顾一切地凋零,早早地为她安排华丽的居所。花瓣却随流水而去,她又抱怨玉龙哀歌的凄凉。等到那时再寻找她的幽香,它已经融入了小窗画幅之中。注释
苔枝:覆盖着青苔的树枝。缀玉:点缀着像玉一样的果实。翠禽:绿色的小鸟。客里:在旅途中。修竹:高大的竹子。胡沙:北方的沙漠。蛾绿:绿色的帐帘或蛾子的颜色。金屋:华丽的住所。玉龙:可能指月亮或玉制的装饰品。幽香:淡淡的香气。小窗横幅:小窗户上的画幅或屏风。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疏影》,以清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寒夜孤芳的画面。"苔枝缀玉",以苔藓装饰的树枝上挂着晶莹如玉的花朵,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梅花的洁白和清冷。"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则借翠鸟的相伴,增添了孤独中的些许生机。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词人寓情于景,表达在异乡的夜晚,自己与梅花仿佛在篱笆角落默默相对。"昭君不惯胡沙远",以王昭君出塞的典故,暗示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江南的深深怀念。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认为它即使远离繁华,也能保持高洁,如同昭君的幽魂化为梅花一般。
下片回忆深宫旧事,以蛾绿比喻梅花,暗示梅花曾是宫廷中的一份子,如今却独自飘零。"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词人希望梅花能像被春风眷顾的女子,得到妥善的安置。
然而,梅花的命运并未改变,"还教一片随波去",只能任其飘落。"玉龙哀曲"则借龙吟般的笛声,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最后,词人期待着未来能再次寻觅到梅花的幽香,那香气已融入画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总的来说,这首《疏影》通过梅花的形象,寄寓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展现出姜夔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