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形式:古风押[冬]韵翻译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注释
不相从:不常在一起。并世:同一时代。并,同。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夸:号称。龙钟:年老行动笨拙之态。韩子:韩愈自指。奸黠:狡猾。青蒿:小草,韩愈自比。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巨钟:比喻孟郊。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醉留东野》。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与朋友东野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两人不能共同仕途的遗憾。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这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来源——他通过阅读唐代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作品,感慨他们虽然都是伟大的诗人,但却没有能够并肩而行,这种遗憾也反映在自己与东野的关系上。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这里,“吾与东野”指的是韩愈和他的朋友东野,他们同为唐代人,诗人自比于李杜,表达了希望能够像他们那样并行,但又感到自己与东野难以达到那样的境界。
“东野不得官,白首誇龙钟。”这两句写的是东野未能得到官职,头发已经变白,却还在自诩其才能如同古代神器龙钟。这不仅是对朋友的安慰,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慰藉。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这里,“韩子”即指诗人自己,他感到自己的才能有限,不足以与那些伟大的诗人相比。青蒿和长松都是比喻,表示诗人的自谦之意。
“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駏蛩。”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并且希望能够像传说中的駏蛩一样,与朋友保持终身不变的情谊。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钜钟。”这两句写的是东野似乎没有注意到诗人的感情,或者没有给予回应。寸筳撞钜钟,比喻微小的力量无法撼动坚固的事物,这里用来形容两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困难。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将自己比作轻盈的云,将朋友比作腾飞的龙,希望能够共同达到理想的高度。
最后,“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追随和寻找东野的渴望,即使有生离死别,也无法阻止他对朋友的思念与寻求。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诗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与朋友关系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是一篇情真意切、感情丰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