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古诗十九首(其十二)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5-17阅读数:0

魏晋-无名氏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形式:古风

翻译

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沉的曲调所感动。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深情。

注释

东城:洛阳的东城。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萋”,通作“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是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悲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荡涤放情志二句:“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结束”,犹言拘束。“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燕赵多佳人二句:“燕赵”,犹言美人。“如玉”,形容肤色洁白。被服罗裳衣二句:“被服”,犹言穿著,“被”,披也。“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驰情:犹言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沈吟:沉思吟咏。踯躅:住足也。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聊:姑且。表现无以自遗的怅惘心情。思为双飞燕二句:上句是说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下句是“君”,指歌者。“衔泥巢屋”,意指同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和表达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忧伤之情的古诗。诗人通过东城高长的城墙、逶迤相连的意境,勾勒出一幅萦绵而又有些许哀愁的秋日画面。秋草已经变绿,而四季更替、岁月匆匆,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诗中的“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一句,通过早晨的微风和蟋蟀的鸣叫,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压抑。这种情感在后文“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诗人似乎在质问自己,为何要将自己的情感深锁,不肯释放。

接下来的“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但这种赞美并未带来欢愉,反而因为不可触及而显得更加凄凉。诗中提到的“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温婉与优雅,同时也增添了一份哀艳之感。

弦乐的悲音和急促的节奏,在“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中被诗人捕捉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音乐的描绘,更是诗人的情感宣泄。紧接着,“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一句,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心境,他似乎在用行动来平复内心的忧伤。

最后两句“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人通过双飞燕衔泥筑巢的生动画面,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拥有和守护的无奈与哀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和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美好事物易逝以及个人情感无法持久的深切感悟。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