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形式:五言律诗押[齐]韵翻译
重阳节我登高远望,远处的树木显得低矮苍茫。在湖光草色中,人们居住的地方和山峦翠色中的县楼在西边相映。随着霜降,大雁的叫声凄厉,秋天已深,游子的思绪更加迷茫。无需劳烦友人备酒,就让陶渊明那样的隐士陪伴我吧。注释
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苍苍:形容树木或天空颜色深沉。人烟:人家炊烟。县楼:古代行政区划的行政楼。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鸿声:大雁的叫声。客思:旅人的思乡之情。白衣:古人常以白衣指代友人。陶令:陶渊明,字淵明,曾为彭泽令,后隐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名。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高处眺望景象。"苍苍远树低"表达了从高处看去,远处的树木似乎矮小,这种视觉效果增添了一份淡远之感。"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人们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湖草之间,而山色与县城的建筑相互辉映,展示了秋天山清水秀的美景。
"霜降鸿声切"中,"霜降"暗示了深秋的到来,而"鸿声切"则形象地描绘了寒风中的鸟鸣之声,显得格外凄凉。"秋深客思迷"透露出诗人在秋天的深处,对远方家园或是旧友的思念之情愈发浓厚。
最后两句"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中,“白衣”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的常服,而“陶令”则是东坡先生苏轼的尊称,这里用以比喻诗人自己。"自相携"表现了诗人对友情或个人志趣的珍视,即使无需外界的宴饮,独自一人也能品味到生活中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登高望远时所体验到的孤寂与思念,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