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形式:五言律诗押[寒]韵翻译
芍药在春天受到宠爱,何曾羡慕过牡丹的华丽。小麦成熟的初夏能有几天,谷雨时节也只是微微的寒意。常常因嫉妒而风起云涌,娇艳的妆容似乎即将被露水打湿消散。想与荷花一同洗涤纱衣,却常常遗憾地被波浪阻隔。注释
芍药:一种春季开花的美丽花卉,常被视为富贵和美丽的象征。承春宠:得到春天的偏爱,比喻受到特别的喜爱或恩宠。羡:羡慕,向往。麦秋:指小麦成熟的季节,大约在夏季,这里借指初夏时分。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降雨增多,气温温和下降。微寒:轻微的寒冷。妒态:嫉妒的状态或表现。风频起:常常有风吹起,这里比喻因嫉妒而引起的风波。娇妆:娇艳的妆容,形容花朵美丽如精心装扮的女子。露欲残:露水似乎要打湿并损毁这美丽,暗示美好时光的短暂。芙蓉: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浣纱:洗涤纱衣,古代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勤劳或美貌。长恨:长久的遗憾或怨恨。波澜:波浪,比喻障碍或分离的因素。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花卉图景,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芍药之口表达了对春天宠爱的感受以及与牡丹的比较。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这两句开篇,便展现出芍药接受春日阳光的滋润,它不羡慕其他花卉,因为它已得到了春天的宠爱,这里的“何曾”表达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既是自信也是满足。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对季节的提问和描述,询问麦子成熟需要多久,以及田间细雨带来的只是微弱的寒意。这里透露出春末夏初的气候特征,同时也映射出自然界的轮回和生长。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这两句则是对花卉之姿态的描写,“妒态”指的是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而“娇妆露欲残”则形象地表达了花朵因晨露而显得格外娇嫩,但又带有即将凋零的忧伤。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最后两句,诗人以“芙蓉”比喻自己,与芍药为伴,但心中却有着深深的怨念,因为它们之间被河流所隔开。这里的“长恨”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也可能隐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其他情感上的隔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一幅春日花间的独特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