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沈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形式:古风翻译
昔日我游历齐国都城,登上华不注峰。这座山多么峻峭秀丽,绿意盎然如出水芙蓉。古来的仙人潇洒,我知道他是赤松子。他借我一头白鹿,自己驾驭两条青龙。含笑超越日月,欣然希望你跟随我。含泪与亲朋告别,想说的话却哽咽难言。劝诫你要有青松般的坚韧,努力抵挡寒冬和酷暑。世间的道路充满艰难,白日似乎欺压青春容颜。离别后我们各自千里,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能有多少时光,转瞬即逝如秋风过境。只能空听紫金经,满头白发怕耽误了修行。抚摸自身忽然自嘲,沉思这究竟是为了谁。名利只是煎熬,怎能有闲暇漫步。最终留下赤玉做的鞋,踏上通往蓬莱的路。秦始皇若能如我所愿,世间只剩一片苍茫烟雾。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仙境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豪放,想象丰富,充满了对仙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开篇即展现了诗人曾经游历过的壮丽景色,通过“昔我”二字,引出了一种超脱凡尘的神游之感。华山之巅,不仅险峻而且清幽,诗人并未在乎峰名,而是将心中的仙境与现实山川相结合,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此处“兹山”指代华山,用“峻秀”形容其雄伟,接着用“绿翠如芙蓉”来描绘山色,更增添了一种仙境般的神秘与美丽。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萧飒”形容风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古代仙人的向往和理解。赤松即指长生不老之意,这里暗示着诗人对于永恒生命的追求。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诗人在幻想中借助仙人赠送的一白鹿以及自己携带的青龙,以此象征着超凡脱俗、自由翱翔的生活态度。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通过“含笑”和“欣然”的词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仙境生活的喜悦与满足,以及对仙人的仰慕之情。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诗人在离开世间时,不禁对亲朋好友产生离别之情,想要多说几句,却又难以启齿,只留下了哽咽的叹息。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勉励和期望,希望他们能保持坚韧不拔的心志,如同青松耐寒、霜雪洁白一样,面对世间的诱惑与磨难。
“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世间充满了困难和诱惑,即使是明亮的白日,也会在人们面前掩饰其本质,使得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复杂和苦恼。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此处表现了离别之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分别,就像是天涯海角般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聚。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诗人感叹生命短暂,如同飘风一般迅速流逝,难以捕捉。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这里的“空闻”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即使听闻了传说中的仙道秘籍紫金经,也只能徒增烦恼,因为岁月匆匆,让人头发斑白,却仍旧在世间迷失。
“抚己忽自笑,沈吟为谁故。”诗人不禁对自己轻轻一笑,对于往昔的追求和幻想进行反思,是为了谁?是为了何事?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在这两句中,李白表达了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看破与超脱之情。他渴望能够摆脱这些尘世的羁绊,获得片刻的宁静和自由。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诗人最终选择留下一份仙界的记忆,即使是幻想中的赤玉舆,也要乘着它向着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岛进发,这里表达了对永恒美好世界的无限向往。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最后两句通过历史上的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以此类比自己对于仙境的渴望。尽管如此,但终究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幻,如同烟雾般虚无缥缈。
综上所述,这首诗体现了李白超脱世俗、追求永恒之美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对于自然之美和仙境生活的深刻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