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形式:七言律诗押[东]韵翻译
在清明的时代敢于抱怨不被容纳,只能感叹我的道路与你相背而行。只通过言辞就能让淮南之地的人感到畏惧,回去后才明白冀北的期望也只是空谈。独自的鹤不必因日夜更替而惊慌,但一群乌鸦难以分辨雌雄。庐山自古就有未被人涉足的地方,能与隐士一同深入探索它的奥秘。注释
清时:清明的时代,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候。怨不容:抱怨不被接纳或容忍。吾道:我的道路,指个人的理想或主张。君东:与你相背而行,比喻观点或方向不同。淮南惧:淮南之地的人感到害怕,淮南泛指南方地区。冀北空:冀北的期望落空,冀北指北方地区。独鹤:孤独的鹤,象征高洁之士。群乌:一群乌鸦,比喻庸俗之人。庐山:中国名山,这里指隐居之处。幽人:隐士,指深居简出、超脱尘世的人。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题为《和刘道原见寄》。诗中充满了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为世俗所容的无奈感受,同时坚持自己的道路,与友人共同前行。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这里体现了苏轼在政治上的挫折与无奈。他曾在朝中直言不讳,但最终却不得志,只能归隐。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这两句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超脱态度和对个人品格的坚持,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最后两句则是苏轼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在庐山找到一处世间罕至之地,与同道中人一起探寻生命的深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政治挫折后对于自由、超脱与隐逸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